2005年10月25日,四川省通江縣廣納鎮(zhèn)中心小學下晚自習時發(fā)生樓道踩踏事故,導致8名學生死亡,27名學生受傷。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鄉(xiāng)市育才中學在下晚自習時又發(fā)生了樓道踩踏事故,8名學生死亡,26名學生受傷。這對校園安全管理者來說,無疑是一記又一記的震耳警鐘。
事故之所以發(fā)生,當然有多種原因,但主要還在于校園安全的責任、制度和細節(jié)沒有得到根本的重視和落實。我所在的學校早年也曾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精神病患者以家長身份混進學校將女學生從四樓拋向地面,導致該生致殘。這一事件雖然得到了妥善處理,并且學校以此為誡,加強了校園安全的制度建設與管理,但我顫抖的心至今未能平靜。驚聞湘鄉(xiāng)傳來的噩耗,實在是忍不住有話要說。
先說責任。對于校園安全,責任包括管理者視學子生命為重中之重的責任心、管理工作應盡到的職責和出現(xiàn)事故后責任的追究。加強校園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校園安全事故的發(fā)生需要健全的法律、完善的制度,但是法律和制度還要靠人來執(zhí)行,也就是說,最終還要靠人以高度的責任心來執(zhí)行。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桑棗中學距離傷亡慘烈的北川中學僅40公里,但全校師生無一傷亡,這都得益于校長葉志平連續(xù)十多年對學生進行的安全教育和緊急疏散演練。葉志平校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驚人的奇跡,呵護了數(shù)千師生的生命,他的法寶是什么?從根本上說就是超強的責任心。
換個視角到事故現(xiàn)場去看看,類似事故發(fā)生后,當事方幾乎沒有不推諉的。我從電視節(jié)目中看到,面對記者的采訪,湘鄉(xiāng)育才中學的一名管理者說是因為下雨,學生們集中從直接通向宿舍的樓道下去,所以異常擁擠,這才發(fā)生了踩踏。發(fā)生于2005年11月15日山西沁源郭道中學組織學生在公路上晨練被汽車撞死21名師生的重大事故,大家可能還沒有忘記。當時也有因為校園場地太小,不得不安排學生在公路上晨練的說法。發(fā)生了如此悲慘的事情,有關人員竟然還要推諉,責任心的缺失暴露無遺。而要維護校園安全,責任心是第一位的。
暴露責任心缺失的推諉,可能還真是人的下意識的反應。責任心的背后是價值觀,其根源和本質,還是教育領域長期存在的“社會本位論”。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科學發(fā)展觀,教育政策的導向和重點都發(fā)生了重要變化。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學校建成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地方”,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的“本體性價值”。近幾年來,政府和學校在學習科學發(fā)展觀、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理念還沒有在一些學校內化為針對校園安全的切實的管理行為。所以,我認為要保證校園安全,還是要加強對于科學發(fā)展觀的學習,在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切實做到心中想“人”,目中有“人”,一切為“人”。
再說制度。上文提到的關乎校園安全的管理職責和事故責任追究,是要在制度建設中加以貫徹的。制度對于工作的運行狀態(tài)、效率和結果的重要作用,毋需贅議,但制定和執(zhí)行制度也需要理念和認識先行。在社會發(fā)展大潮的推動下,學校管理者都通曉“用制度管人”的道理,各個學校都有不少管人的規(guī)章制度,但體現(xiàn)“用制度關心人” 的規(guī)章制度又有幾許?因此說,關于校園安全的制度建設仍然是當務之急。
首先,校園安全制度建設的主體不能僅僅指學校,應該包括學校和管理學校的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比如說關于校園安全的責任追究制度,就必須由政府部門牽頭系列化制定。縣(區(qū))政府都應成立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各級政府是校園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督導問責制。往下還要解決學校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的建立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安全工作機構的人員編制、工作經費等問題。
其次,校園安全制度應該全面考慮,配套制定,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照應。比如建立以下制度:
——安全工作定期檢查制度。對教學樓、運動場地、宿舍、食堂、廁所等場所,對體育器材、理化生實驗器材和藥品、膳食材料等物資以及體育課、學生上學放學交通等都要進行經常性安全檢查。
——集體活動報批制度。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需要整個年級、整班外出活動,必須報請校長批準;全校性的師生外出活動,經學校行政研究后,報請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組織學生外出特別是組織游泳、登山、乘船、野炊活動時,要有領導和足夠的教師帶隊,負責組織管理,并派有經驗的教師事先勘察活動場所,弄清情況,消除隱患;凡不安全的地方或安全措施不落實的地方、場所,不得組織學生前往;嚴禁學生參加超越年齡、生理和自我保護能力范圍的活動。
——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凡發(fā)生傷亡或重大傷害事故,必須迅速報告校長并及時上報。因報告不及時而延誤搶救、造成重大損失的,要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再次,在制定、宣傳、貫徹安全制度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作用,這是另一意義上的主體意識。安全制度的多數(shù)條款,完全可以交給師生(尤其是學生)討論,這樣既可以群策群力完善條款,又能達到形成性教育的目的。我看見一些學校的樓道里張貼著“不擁不擠不打鬧,上下樓梯要走好”“樓梯非跑道,上下勿奔跑”等安全警語,這些語錄完全可以發(fā)動學生自擬,一定會有連珠妙語涌出。這樣做既征集到了形形色色的安全警語,又可以調動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積極性,還可以讓他們從中受到安全教育,一舉數(shù)得,何樂而不為?
還要說說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牡览?。?jù)傳,一位數(shù)學家列出一個細節(jié)公式“100-1=0”,意即1%的錯誤會導致100%的失敗。對于校園安全,即使我們有非常強的責任心和縝密的制度,但沒有考慮到關鍵時刻左右大局的細節(jié),事故還是會“頑強”地發(fā)生并擴大。何況有些看起來是細節(jié)的問題,其本質還不是細節(jié)。比如湘鄉(xiāng)市育才中學,學生晚上9點10分下晚自習,但9點30分學校就要統(tǒng)一關燈就寢。而學生下晚自習之后還要洗漱、如廁,有的還要去小賣部購買物品,有的還要打掃衛(wèi)生。2800名學生要在這20分鐘內高效率地了結這些事情,避免黑燈瞎火之不測,當然要爭先恐后地“搶時間爭速度”,在“樓道沒有燈光”和“樓道狹窄”的情況下,出現(xiàn)踩踏事件,是偶然之中蘊藏著必然。因此,充分注意管理的細節(jié),進行精細化管理十分重要。開展每項工作,都要從關愛學生生命的高度去思考、設計、反思,這是學校的校長應有的思維習慣和工作方式。
現(xiàn)在的問題是,有的同仁在工作中考慮不到細節(jié)。因為發(fā)現(xiàn)細節(jié)并在制度中貫徹,不僅需要責任心,還需要習慣、積累、眼光和智慧。這里舉一個例子,香港天主教油麻地學?!秾W校政策及程序手冊》的最后部分,僅關于發(fā)生學生突然死亡事件的應急預案就有15項之多,每項內容拿起來即可進行操作:危機小組緊急會議議程、新聞稿范本、家長參考資料(如何幫助子女應對創(chuàng)傷事故,如何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對學生進行小組輔導、教職員工緊急大會議程、教師備忘錄、檢討會議議程、校長向學生宣布同學死訊講稿、對當事家長特別通告范本、對其他家長特別通告范本、家長留校程序、特別班會課內容、回應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緒反應、教師回應表、危機應變檢討問卷。這么細的內容,不要說我們可能想不到,甚至還有不理解的條款。所以,我認為我們常常說的學習和思考,不能停留在大道理、大框架的粗放狀態(tài)。要精細化管理,首先要有精細化的學習和思考,要在理論和實踐的積累中形成智慧。若有此心,我們就可以從這所學校及類似的精細文本中得到啟發(fā),舉一反三,細細地考慮本地、本校的校園安全和其他教育管理工作。
我們還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前面談到的踩踏事故發(fā)生后,許多地區(qū)和學校都紛紛檢查校園內主要通道及樓梯等滑倒摔傷、擁擠踩踏事故易發(fā)地點,對通道、樓梯的地面防滑和路燈等一一測試,不合格的立即更換。這些排查校園隱患的工作固然需要認真去做,但如果停留在通道、樓梯處,說不定哪天又有學生因下水道蓋板松翹而掉入其中。我還看到不少學校早上沒有到時間就不開校門,成百上千的學生擁擠于門外的交通要道,這里面的安全隱患大得很!還有,一些學校把教學樓頂樓的閑置教室改作圖書室,只考慮到圖書的防盜(便于在樓梯口安裝防盜門),這些書有多重、樓層是否能承受就很可能沒有評估過。本來設計每間教室承受六十多名學生的樓層,如果放置重量超過數(shù)倍的書柜,就有可能發(fā)生坍塌事故。如此等等,需要的都是細節(jié)——全面的、深入的細節(jié)。
當然,在增強學校、家長、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同時,要從根本上解決校園的安全問題,還必須通過校園安全立法,以法律特有的強制性、權威性來規(guī)范校園安全管理行為。新學期又開始了,但愿我們在校園安全方面做得更好。
來源:江西教育網